第一百五十四章日新月异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笔趣阁 > 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 第一百五十四章日新月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五十四章日新月异

  除了前面说的这些比较容易被注意到的变化之外,一号坦克了不少虽然不是那么显眼,但依然非常有利于战斗力提升的改进措施。

  比如一号坦克枪增设了与车内相连的机枪摇架,这样遇到敌方步兵逼近的紧急情况时,装填手或者车长就可以直接通过车内的手柄调转车顶机枪开火,而不需要冒险打开炮塔顶盖,然后再探出身子操枪射击了。

  再比如一号坦克个驱动电机,炮手可以通过踩动脚下的踏板来控制炮塔旋转,踩动左边的踏板,炮塔就向左旋转;踩动右侧的踏板,炮塔就向右旋转。电动踏板的存在让一号坦克了不少,达到了24度/秒,不过驱动炮塔的机械手柄依然被保留,既是作为炮塔驱动电机失灵时的人力备份,又可用于电动踏板粗略调炮后的微调。

  这些大大小小的改进加起来共有几十项,为了容纳新增加的设备,一号坦克宽加宽,宽度从A型的米增加到了米,长度也从米。如此,一号坦克12.*********.6吨。不过由于一号坦克低,所以其最大时速依然能保持在45千米的水准上。

  总体来说,如果将本位面的一号坦克国在*********“霞飞”轻型坦克作对比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机动性方面、防护方面两者基本相当、火力方面两者各有所长(一号坦克毫米炮的反装甲能力略强于5毫米炮,但高爆弹的威力就逊色不少了)。虽然由于采用了并列双发动机和传动轴穿过车体的设计,“霞飞”坦克的吨位利用率并不十分理想。但吨的一号坦克吨的M24“霞飞”轻26%的情况下,综合性能达到只是略弱于霞飞的水平,依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毕竟M24“霞飞”是晚了10年的产品。

  1933年底之前,亨舍尔公司向国防军交付首批*********,其中包括二十辆基本型和两辆指挥型。鲁茨中将和古德里安上校兴一拿到装备,立马冲冲地用这批坦克组建了一战以后德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坦克连,全连共配备四个坦克排,每排装备五辆一号坦克,而两辆指挥型则被作为连部用车。

  由于一号坦克理又不乏前瞻性,加上前期的试验工作做得相当充分,首批一号坦克用部队的极大赞誉,不过在训练和演习中也发生了一些颇有意思的小插曲。

  比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抗性训练和实兵演习之后,摩托化部队司令部的鲁茨中将在总结演习经验时惊奇地发现,那两辆指挥型坦克在演习中被“击毁”的概率高到离谱。为此鲁茨中将还亲自到基层士兵中询问情况。

  原来一号坦克本型多出了一部电台,外观上和基本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炮塔顶部多出了一根鞭状天线(基本型只有一部电台,一根天线)。经过几次对抗演习,对手们很快就摸着了门道,于是只要头顶像小蜜蜂一样竖着两根辫子的指挥型坦克在演习场上一出现,立马就会变成吸引对面各种反坦克火力的强力磁铁。由于总是在演习中被判定为负伤或者阵亡,一号坦克成了连部指挥员最讨厌的座驾。

  不过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倒是不难解决,亨舍尔公司很快就拿出了补救方案:给已经交付的每辆一号坦克上紧急加装一根假天线,正在生产的所有基本型也都采用这一设计,这样指挥型和基本型在外观上就基本上看不出来区别了。这一改进效果还是不错的,此后指挥型坦克一露面就被对面集火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

  在生产方和使用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号坦克渐渐走过了自己的磨合期,开始进入稳定量产的阶段,这一点让海伦娜感到非常欣慰。不过在新一代坦克的开发上,海伦娜是一刻也不敢停止前进的脚步的。

  在上个位面中,冷战结束之后,由于世界大战压力的减退加上既有技术路径的潜力接近挖掘完毕,坦克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的迹象。冷战末期出现的那些先进的第三代坦克,如苏联的T-80U、美国的M1A1、德国的豹2A4、法国的勒克莱尔等,即使放到30年之后,只要把信息化水平升级一下,依然可以在绝大部分国家的陆军中作为一线主力装备使用。

  但现在是20世纪30年代,坦克在度过了自己的发轫期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年代!如果把本位面刚刚服役的一号坦克,在*********,一号坦克是先进;但五年之后的1939年,一号坦克是勉强够用了;十年之后的1944年,一号坦克场上的配角了;至于十五年后的1949年,一号坦克某个军事博物馆的展品了。

  三四十年代坦克技术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给海伦娜制定德国的坦克发展路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她一方面需要保证德国在坦克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军队始终有性能稳定成熟的产品可用。前者需要她在新一代坦克上大胆采用新技术,后者则要求她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所占的比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