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山东之乱_崇祯十五年
笔趣阁 > 崇祯十五年 > 第962章 山东之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62章 山东之乱

  ……

  当然了,还有一个没有说的目的,那就是,从今以后,大明中央钱庄,将成为大明第二个太仓库,除了留够一定的准备金,其他银两,都可以以相应的利息借给朝廷,供朝廷在紧急状况下使用,这样一来,以后就再不会发生,因为积欠饷银时间过长,官军哗变生事的事情了。

  ……

  为了给中央钱庄助威,就在成立的这一日,不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内阁五辅和司礼监大掌印王之心,全部出现在钱庄门口,而且京师城门和大小街道上,都贴出了巨型告示,清楚解释中央钱庄成立的目的、运作方法和存贷款的具体程序。

  并将各种定、活期存款的利率,清楚说明。

  和民间钱庄相比,大明中央钱庄资金雄厚,利率稳定,以国家信用和皇帝个人的信用为保障,保证绝对兑换,而民间钱庄虽然利息可能更高,可一旦银号因故倒闭,存款人可就血本无归了。

  中央钱庄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存款下限定为一两,一般的民间钱庄是不为普通百姓服务的,因为本金有限,存贷款的小额银子对钱庄是没有任何利润的,但大明中央银行的本金足够大,人员也足够多,一两起存,任何人均可开设账户,

  ……

  虽然大明中央钱庄,仅仅只是成立了总行,各地分司分号,还没有铺开,但这消息一传出,还是立刻就轰动了京师,继而轰动天下。从全面盐政改革,开海,试行科举新制,到成立大明中央钱庄,新君隆武帝改革之策,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隆武帝不畏祖制、心志坚定、执意改革的形象,已经在天下人的心目中确立了。

  如果是其他少年皇帝,刚刚继位,就做这么多的事情,肯定是做不到的,但隆武帝不同,太子时就领兵击溃李自成,又两次抵抗建虏入塞,挽狂澜于既倒,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又兼有定王之乱,差点就帝位不保,天下臣民心悦诚服,他个人的威望,已经胜过了历朝历代,很多坐位几十年的老皇帝,更兼意志坚定,内阁五辅配合,这才能将这一些改革推行开来。

  ……

  南京。

  新任礼部尚书钱谦益正在花厅中踱步。

  而在他的府门前,很多士子学生正在求见。

  “老师,明年隆武新科,殿试只考农政和数学,试行科举新制之事,你就不说一下吗?”

  “农政和数学,何能和圣人之学相提并论?三科并考,我等不服啊~~”

  “老师,有人说你赞同试行科举新制,是真的吗?”

  钱谦益听在耳中,苦笑在心中。

  如果是在野,没有礼部尚书的头衔,无官一身轻,他倒是可以慷慨激昂,对新君试行科举新政的做法,提出质疑,甚至是激烈反对,但现在穿了这份官袍,他却不能这么做了。

  ----隆武帝试行科举新制,态度非常坚决,朝中反对的人,不是罢官就是流放,他如果此时站出来,还没有穿热乎的官袍,怕是立刻就要被剥去了。

  ……

  府门外。

  激动的士子学生还没有散去。

  ---北京派人到南京传旨,宣布试行科举新制之事,南部六部尚书侍郎一起票拟,牧斋先生是投了赞同票的,今日牧斋先生闭门不出,看来一定是真的。

  连牧斋先生,都背叛了圣人之学了吗?

  ……

  虽有波澜,但几项改革,最终还是艰难的起步了,大明这艘巨轮,也终于是航向了正确的方向。朱慈烺心情极好,下午照例去往坤宁宫,陪挺着大肚子、已经快要临盆的皇后颜灵素逛花园,在他的特准下,小宝也进了宫,但却不再每日跟在姐姐身边,朱慈烺给他找了两个内监,一个翰林,每日教他读书。

  “永王年岁不小,该大婚就藩了,坤兴还是没有走出来,每日里郁郁不乐,偶尔还哭泣。皇太后催过一次,说该是为坤兴选一个良善的驸马了。”颜灵素轻声说道。

  成为皇后之后,颜灵素其实也是一天都没有闲着,大明皇宫里的繁忙事务,比之一方县令,也差不了多少,所幸她秀外慧中,从小读书写字,又有张皇太后的帮扶,一个月下来,对宫中的事务,就完全熟稔,司礼监以下,所有人都不敢小瞧这年轻的皇后。

  “交给司礼监和礼部去办吧,只是他们的眼光时好时坏,你和皇太后要多把把关,先选出几个,但最后究竟是哪个?还是要永王和坤兴自己定夺。”朱慈烺道。

  如果是旁人,听到皇帝这般说,一定会惊讶的瞪出眼珠子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个时候,即使是贵为皇子和公主,也是无法逃避的,大明王妃和驸马,历来都是礼部司礼监甄选,皇后皇帝最后定,现在隆武帝却要永王和坤兴自己选,实在是惊世骇俗。

  但颜灵素却不惊讶,每日的厮守温柔,在隆武帝的教导下,她对隆武帝“天马行空”的想法,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至于永王就藩,”朱慈烺缓缓道:“不着急,有些事,朕还需要永王去做。”

  ……

  脚步声急促,军机处主管太监,负责机密的内监于海急匆匆地奔了过来,手中捧着一个小纸卷:“陛下,军情司山东分司急报!”

  “拿上来!”

  朱慈烺脸色一沉,从于海的表情里他就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颜皇后悄悄退后,对于国事,她不敢参与。

  展开看完,朱慈烺脸色更凝重。

  哭庙。

  南直隶的秀才生员虽然闹的也不小,不但在东林领袖钱谦益的府门前聚集,还到南京六部衙门、孔庙之前去静坐,哭哭闹闹,呼喊不停,不过遵照他的旨意,南京官员对秀才生员的闹腾毫不理会,除了派出兵丁,将秀才生员和看热闹的百姓隔离,严禁其他闲杂人等参与之外,其他便一概不管了。

  折腾了一天,待他们疲劳之后,才有南京礼部的官员出现,一番劝说(威逼利诱),很快,聚集的人群就散去了。一部分人回家,更多的人则是奔向书店,去购买《几何原本》和《农政全书》了。

  其他各地,大致也是如此。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才不信他们能翻出什么天呢。

  但山东不同,山东的学子生员,竟然是搞出了一个“罢考”,有好事者带头,联络劝全山东各地的学子举人,都不要去京师参加明年隆武新科的会试和殿试了,为表决心,更号召他们在曲阜孔庙之前集合,向圣人报告,同时也是壮大声威。

  山东巡抚王永吉闻听消息,急忙带人去阻止,现在军情司山东分司汇报的,就是此事。

  “召堵胤锡来。”朱慈烺道。

  “是。”

  很快,户部侍郎堵胤锡急急赶到---穿越之后,虽然令朱慈烺尊敬的大臣有很多,但真正能让他掏心掏肺,将一些在心中谋划许久、想要现在就实施的政策,一一讲明,并征询意见的,就只有堵胤锡一个。

  堵胤锡年轻,开明,有远见,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做事也极有谋划,这正是朱慈烺看重他的原因。

  其中开明两字,最为朱慈烺所看重。

  和堵胤锡商议完毕之后,朱慈烺心中更有底气,下旨道:“告诉王永吉,尽速驱散。对于带头的人,不必客气,查明了,全部革了功名,他们不是不想学农政和数学吗?那好啊,朕看八股他们也不用学了!”

  算时间,这些学子生员,应该已经出现在孔府门前了。

  “是。”

  “还有,让孔家人出面劝说,朕要看看,孔家人是一个什么态度!”

  “是。”

  于海领了命,急急去传。

  ……

  曲阜。

  孔家。

  已经是第二天了。

  黑压压地,将近有五六百个读书人继续在庙前广场聚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外地赶来的,有童生、秀才,还又几个年老的,这一辈子也不能再进一步的落魄举人。他们聚在一起,自备干粮,向孔圣人哭诉,无论曲阜当地官员怎么劝说,他们都不肯离开。

  而在广场周边,大批手持棍棒的官兵和衙役,已经将广场封锁,不允许闲杂人等靠近。

  ……

  黄昏时分。

  哒哒哒哒。

  马蹄急急,一大队的骑兵护着一个绯袍大员顺着街道而来,正是山东巡抚王永吉。

  王永吉在孔府侧门前翻身下马,然后拎着袍角,疾步匆匆的奔入孔府。

  “陛下的飞鸽旨意已经到了,衍圣公,请您到府前广场劝说!”

  现任的孔府衍圣公,乃是孔子六十四世孙孔胤植,先后被朝廷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

  但这个孔胤植,毫无骨气,闯来迎闯,清来迎清,写出的谄媚文章,令人哭笑不得,但面对大明朝廷,面对汉家自己的皇帝,他却硬气的很,因为他知道,大明朝廷不敢动他一分一毫,因此,听了王永吉的话,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

  “衍圣公,你是要抗旨吗?”

  王永吉为山东巡抚,历史上,他还担任过蓟辽总督,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时,他也是重要的决策者之一。若说杀伐,他勉强也可称的上果断,现在在他的治下,这么多的读书人在曲阜孔庙聚集,若不控制,事情必然闹大,隆武帝旨意又说的严厉,他丝毫不敢怠慢。

  听到王永吉这么说,孔胤植才不情愿的站起来,往府前广场劝说。

  但没有什么效果。

  相反,孔胤植起到了刺激的作用,庙前广场上的人们,好像更加激动了起来。

  王永吉叹口气,心知“动武”已经是不可避免了,虽然从内心里,他是万万不想在万圣帝君的面前,挥舞棍棒,砸向读书人的,但今日的情况,却不由他心慈手软。

  “来啊,棍棒驱散,一个也不能留!”王永吉下令。

  “是!”

  得了命令,手持棍棒的官兵和衙役,如狼似虎的冲了上去。

  “圣人面前,岂容你们放肆,哎呀,你们敢……”

  士子生员们正在悲愤,他们原本以为,官军的棍棒只是样子,谁也不敢在圣人庙前动武的,但想不到这些官军竟然是真的扑了上来。

  一时,棍棒如雨,哎呀哎呀,疼叫倒地不绝……

  ……

  “伤了二十几人,大部分都是拖拽中受伤,十几个带头者,被王永吉连夜处置,全部革去了功名,现正报吏部批准……”

  很快,关于此事的经过和伤亡数字,就通过军情司飞鸽,传到了隆武帝的手中。

  朱慈烺微微点头。

  王永吉此是处理的还是不错的,不然任由事件扩大,说不得会不可收拾。

  只是这一来,王永吉怕也成了天下读书人的眼中钉。

  弹劾他的奏疏,相信已经在路上,不久就会如满天飞雪,纷纷扬扬而来。

  “告诉吏部,照准。”

  朱慈烺道。

  被革除功名,意味着他们享受的免税和见官不拜的待遇,从此将不复存在,这对他们很多人,将是天崩地裂的致命一击。

  消息传出,山东的士子立刻都就老实了,其他地方也不敢再效仿。

  ……

  但朝中的风波,并没有平歇,弹劾王永吉的奏疏,像预料的一样,如雪片般的飞来,朱慈烺全部留中不发,四两拨千斤,一如当年群臣弹劾李如松,万历皇帝的处置一样,而王永吉也很乖巧,自己主动上疏请辞,承担责任,但被隆武帝驳回。

  群臣并不放过,继续攻讦王永吉。同时的也有人开始将战火导向蒋德璟和堵胤锡。

  朱慈烺知道,自己非有一个鲜明的态度不可了,不然此事将没完没了。

  于是发下明诏,清楚的告诉群臣----王永吉是奉了朕的旨意办事,王永吉有罪,那就是朕有罪,如果你们做臣子的,都觉得朕有罪,那就上疏弹劾朕吧,但是你们能说服朕,朕不但认错,连着一个皇位,都可以不坐了。

  明诏一发,所有人都骇然。

  隆武帝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朕知道,你们对朕设立农政和数学,有很大的意见,但你们每一个都扪心自问,农政和数学究竟是不是经世致用之学?在学好八股之外,再多通晓两门经世致用之学有什么不好?什么也不会,力不能缚鸡,没有去过农田,不知农政,亦不知数学,这样的人,或许可能是一个清明君子,但就现在的灾年来说,却绝不会是一个治世的好官。”

  “县试、乡试可以只考八股,但殿试,却非加农政和数学不可!”

  “你们想的是读书人的书本,圣人的传续,朕想的却是大明千秋万世的江山!朕心坚定,此事到此为止,再有人就此上疏,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者,一律流放云南!”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