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资料 1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笔趣阁 >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 补充资料 1
字体:      护眼 关灯

补充资料 1

  之前没用上的资料,都一起放出来了:

  1.中亚系列补充

  1.1领土的问题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领土的范围。

  我们之前提过,现代中国对于古代领土的界定,是主观性和政治目的非常强烈的,并不能代表古人心目中的疆域,和当时中外各国的看法。在中亚相关的古代史介绍中,尤其需要注意这点。

  虽然大家设定了很多条件,比如官吏、驻军、赋税、征发之类,试图对本土、羁縻地区、藩属国等进行分类,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类别之间的界限是很含糊的。

  举个例子,李白出生的碎叶城,在网上普遍用的说法,认为只有679年—719年是唐朝的,但这个数字实际上意义不大。

  早在贞观年间,碎叶城就已经存在了,并在648年第一次设镇。但西突厥各部此时内乱不止,对唐朝也叛服不定,碎叶城的归属时时变动。高宗年间,局势才安定下来。

  658年,唐高宗平定西突厥各部后,将其故地分置为羁縻州府。碎叶城成为濛池都护府治所,由唐朝册封的继往绝可汗、濛池都护,西突厥王族阿史那步真管理。

  然而不久之后,吐蕃也介入西域,勾结一些突厥首领造反,双方又开始来回争斗。到679年,唐将裴行俭击败当地叛军,留下部将王方翼加筑碎叶城,并在此驻军。这也是上文说的那个开始节点的由来。

  但这个驻扎同样没多久。685年,有突厥首领叛乱,碎叶城丢失。686年,第二任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击败叛军,收复碎叶城。

  但这个时候,执政的武则天已经撤销了安西四镇的建制,理论上这里已经没有中央军了。王方翼是唐高宗王皇后的族兄,这一年也被武则天干掉了,所以阿史那斛瑟罗实际上是自己拉的人马去打的。这个情况下,就很难按之前的定义去严格界定,这到底算是什么性质。

  武则天时期,后突厥默啜崛起,频繁攻击忠于唐朝的西突厥各部,到690年,斛瑟罗也难以支持,部众大多溃散,只剩下几万人退居内地。

  这时候,原本在西突厥势力下的突骑施势力开始崛起,691年,突骑施首领、嗢鹿州都督乌质勒又击败后突厥,收复碎叶城。(突骑施也是高宗年间(659年那次),被唐朝册封的,所以乌质勒这会儿实际上也是唐朝的官……)

  692年,武则天命令将领王孝杰西征,乌质勒把碎叶城交给唐军。唐朝中央军(那会儿当地人叫“汉兵”)再次开始驻扎。当然,690年开始,理论上就不是唐了,是武周。这个要是算进去更乱……

  699年,后突厥又击败了周军,占领碎叶城。不过同年,乌质勒再次出兵,把城抢了回来。此后,乌质勒把自己的官署也搬到了这里。(《册府元龟》:“圣历中,突厥嗢鹿州都督乌质勒移衙于碎叶。”)按这个来说,碎叶镇实际上又变成嗢鹿州的治所了……

  700年,武周任命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碎叶,这次还派了汉兵。乌质勒又退出碎叶,交给斛瑟罗。

  701年,李白出生了。

  这一年,碎叶城也不算是唐朝城市,应该叫周朝。

  城里有朝廷流官,但不是严格的流官。因为斛瑟罗虽然是阿史那氏,从老爹那里继承了爵位,但他能力很有限,突厥人并不怎么服他,他的权力基本都是来自唐朝的任命,而不是血统。后来唐朝没撑住,他也很快又给赶走了。

  城里有驻军,但成分难说。就701年这一年,应该是有“汉兵”在的。然而之前和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实际上还是当地军队。

  而且,驻军和税收、官吏的情况,也不是完全对应的。有些时候,没有唐朝中央军,但不见得就没有唐朝留下来的民政机构,这一点从当地人的经历记录(包括李白一家)可以看出来。比如突骑施控制期间,城里很可能也并不是可汗在管。这种现象在当时中亚也是很常见的。

  另外,唐朝对一部分羁縻地区,是有户籍和税收的。但这种制度,在不同地方,执行力度和实际效果也不相同。有些羁縻州,能统计户口,并按贫富划分等级来收税(一般是收羊)。有些羁縻州也能编户,但官府承认可以统计到的人口有限,大部分牧民还是没有户籍。还有些羁縻州则完全管不到部民,只能让酋长去管,属于刻板印象的那种羁縻。

  而且,看编制和名字,也不一定能直接看出来。比如天宝年间的陇右道,本身就直辖了一些羁縻州。其中,阁门府、皋兰府、卢山府、金水州、蹛林州、贺兰州,是有明确户口记录的。另外这里的吐浑部落、兴昔部落,虽然叫部落,但其实也有户籍。

  在陇右道下,还有个松州都督府,是专门管羁縻地区的。在它下面,有104个羁縻州,其中25个有户口,但到天宝年间逃散了很多。剩下那几十个就没有了。

  包括征兵也是。《唐六典》记录过“轻税诸州、高丽、百济应差征镇者,并令免课役”。这些轻税州(里面包括羁縻州)和高丽、百济人,也可以被唐朝征发,而征发的报酬是免除赋税和徭役。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朝廷对当地的控制力度。

  所以,单纯用“本土”、“羁縻”等进行区分,是不够严密的,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彼此之间未必就有明确的边界。而且,这种分类,对于当时的域外国家,意义也不是很大。

  现代中国人意识里的“本土”,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概念,对于绝大部分时间(乃至现代),绝大部分文明来说,这种东西太奢侈了。

  当时的中亚人,是知道唐朝中央军和突厥附庸军队的区别的。《请讨大食表》里,昭武九姓推举的首领,康国(撒马尔罕)国王上书,说大食的兵太多了,昭武九姓抵挡不住,“伏乞天恩知委,送多少汉兵来此。”但在当地人的认知里,汉兵、突厥兵、中亚兵,实际上都是“唐朝兵”。碎叶城在各方之间来回换,但依然被看做唐朝在当地的统治中心,有什么事儿了还是往那儿跑。

  719年那个时间节点,是唐朝再次把碎叶城交给突骑施控制。问题是这种交割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之后也还要发生很多次。所以这次实际上也没那么特殊。

  总之,大家看这些历史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分封才是人类常态就行了。

  1.2.倭马亚-突骑施战争

  之前在上网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于伊斯兰世界的战斗力和威胁性有不少魔幻的想法。所以写一点科普,介绍下比较冷门的历史事件。1.2.1大征服运动

  倭马亚王朝早期,由于继承问题,阿拉伯世界内爆发了长期内乱。前后两次内战持续到690年,严重影响了对外扩张。

  到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麦力克(685-705)和第六任瓦立德一世(705~715)时期,内乱渐渐平息,倭马亚王朝的中央集权有所加强。比如,国内发行了统一的伊斯兰货币,取代之前的拜占庭和萨珊货币。同时,统一了各地的工作语言。

  (之前的阿拉伯政权极为松散。叙利亚地区的政府用的是希腊语,两河地区用的是波斯语,埃及用的是希腊语和科普特语……互相之间语言都不通的)

  另外,除了倭马亚王朝传统上依靠的阿拉伯半岛南部各部落(当时叫也门人)和北部各部落(穆达尔人),在之前的战争中,因为坚定支持倭马亚王朝镇压反对者,叙利亚军人也逐渐得到重用,开始外派到其佪他地方,加强乃至取代阿拉伯驻军。对于新征服地区,也开始动员和利用当地的兵力。

  这些变化让倭马亚王朝的力量得到强化,开始了第二轮大征服运动。

  (第一轮是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之后内战去了)

  这一轮的扩张主要是针对北非、欧洲和东方。东方的负责人是权臣哈查只,西方的负责人是穆萨。

  哈查只是倭马亚王朝中兴的关键人物,出身一个普通教师,在镇压什叶派和逊尼派反对者的战争中脱颖而出,以残暴善战出名。

  在阿拉伯半岛作战的时候,反对派首领祖拜尔率领支持者待在麦加圣寺大院中。倭马亚士兵犹豫起来,参战的哈查只亲自装填弩炮,命令射击。弩炮的轰击也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破坏,克尔白起火,圣石也被打碎了。

  (这次是683年,主帅还不是他。692年他带倭马亚军队又来了一趟,把麦加又砸了一次)

  在伊拉克,哈查只血洗了库法城,前后屠杀12万人,重创了当地的什叶派力量。

  因为表现坚定,哈查只不断得到提拔,此后又在麦力克的即位中立下主要功劳,先后辅佐麦力克和瓦立德两任哈里发,位高权重。

  又因为他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气质,供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所以留下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文学中,这种位高权重、残暴嗜血,又有浪漫情调的人物,成了一个经典的形象。

  699年开始,哈查只组织军队东征。704年,哈查只举荐古太白(唐朝翻译成屈底波)担任呼罗珊总督。哈查只从巴士拉调集了四万人(巴士拉是阿拉伯人新建的城市,实际上是个军镇),又从其他地方调集一万多人,交给古太白。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半岛出身的老兵,是倭马亚王朝的家底。有了这些帮助,古太白很快攻入中亚两河地区。705年左右,占领了吐火罗,吐火罗叶护逃入山中。706-712年,先后攻入布哈拉(安国)和撒马尔罕(康国),并且迫使花拉子模(火寻)投降。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国家大部分被征服。

  于此同时,哈查只还派自己的女婿哈西姆率军南下,攻入印度河流域。哈西姆也从巴士拉出发,沿波斯湾攻入俾路支地区,随后进入信德和旁遮普。

  现在国内网上传播很广的,说哈里发要求将军们东征中国,说谁先打进去谁就是总督,实际上是哈查只对古太白和哈西姆的鼓励。而且从进军方向和之后的发展看,我怀疑哈查只严重偏袒自己女婿……

  1.2.2.突厥与唐朝势力的介入

  阿拉伯势力的东扩引起了当地人的抵抗,一些人也开始对外寻求援助。萨珊波斯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就开始寻求唐朝的介入了。

  一开始,因为距离遥远,“东方”各个势力对此兴趣不大。但进入河中之后,阿拉伯人的统治引起了剧烈的反抗。

  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人还有浓厚的种姓制色彩,新皈依的人被称为“马瓦里”,地位比“穆斯林”低,而且要承担额外的赋税,这更加引起了当地人的强烈不满。

  阿拉伯人的赋税,在叙利亚和波斯地区,哪怕加上附加部分,也比之前东罗马和萨珊波斯轻,这使得很多地方没有强烈的抵抗意愿。但是在中亚,这种赋税却过重了。从此时开始,中亚各地的民间起义和统治者反叛就没有停止过。

  这个情况,给了其他势力介入的机会。

  最早插手的,是后突厥。为了击破唐朝的合围,后突厥阙特勤在712年率领军队西征,攻打突骑施和黠戛斯。得胜后,阙特勤顺势南下,进入两河地区(后面不加特指都是中亚两河了)。阿拉伯人的据点几乎都被拔除,但古太白在铁门关集结力量设防,成功击败了阙特勤。后突厥大军内部矛盾重重,被裹挟来的突骑施等部落趁机叛乱、逃散,阙特勤被迫撤军。

  古太白率军反扑,重新夺回几座城市。713年,古太白深入锡尔河流域(唐朝称药杀水),攻入拔汗那,驱逐国王,扶持新傀儡之后班师。

  唐朝对波斯兴趣不大,对昭武九姓也就是一般般态度。中亚各国的情况他其实不太上心,但拔汗那可能是仅有的例外。拔汗那位于费尔干纳,就是汉朝时候大宛所在。“拔汗那”和“费尔干纳”本身就是一个词。这个国家是唐朝的坚定支持者,后来能和亲到宗室女,地位比较特殊。拔汗那的变故,引起了唐朝的直接介入。

  但在唐朝出动之前,倭马亚王朝内部出事了。

  715年,哈里发瓦立德去世,苏莱曼即位。古太白与苏莱曼不和,准备先发制人发起叛乱,结果被不愿造反的部下杀死。

  实际上,古太白的事情也不是个例。在前后几年的时间里,之前立下战功的哈西姆(印度方面主将)、穆萨(北非方面主将)先后被废黜、杀死。

  这段时间的动荡正好被唐朝利用。

  同在715年,唐朝任命碛西节度使、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定远道大总管(这种“混杂”的官职在唐朝西域是很常见的现象,习惯就好),率领五咄陆部众进入两河地区。监察御史张孝嵩率领安西城傍胡人,攻打拔汗那傀儡政权(唐军主力这会儿不在,张孝嵩认为时间紧急不能等,安西都护就把剩下的胡人兵收罗起来给他了)。

  唐朝这次出击十分顺利,吐蕃和大食援军都被击溃,拔汗那新国王匆忙逃走。后突厥本来也想介入,听说战争已经结束,只能退兵。另一路,阿史那献所部也一路进军,攻克铁门关,迫使倭马亚军队撤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