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与清朝 上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笔趣阁 >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 阮朝与清朝 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阮朝与清朝 上

  对于阮朝,当今的越南官方,也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越南历史教科书的定性是,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而且是最反动的封建王朝”。

  对于阮朝开国的“嘉隆帝”阮福映,胡志明亲自做出评价,认为“今我亡国如此,亦因阮帝、引洋入室”,指出阮福映本人毫无本事,全靠认贼作父才建立政权。越南官方也认为,“阮朝嘉隆必须在历史面前承担天地难容的全部罪责。”

  对于嘉隆年间的诸多改革,和学习西洋的活动,越共官方评价不佳,认为最终目的都是“镇压人民的反抗”。

  阮福映的儿子,“明命帝”阮福晈,也进行了各种学习、引进和改革,对此,越共认为,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竭力恢复落后的封建秩序”。

  这一时期越南和法国的关系转向冷淡乃至敌对,因此越共学者指责阮福晈的外交政策“鼠目寸光”,“主动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关系”,“只想用把身子缩在护身壳内的蜗牛式的方法来进行自卫”,“不可能阻止日益逼近的外国侵略的危险”。

  实际上这个变化主要是因为法国利用教会与越南当地豪强勾结,还策动宗室分裂,导致双方矛盾加剧。反洋教几乎是整个东亚(广义)都有的现象。

  那么洋教和洋人可靠么?越南后来有亲身经验。

  1847年,法国政府派遣军舰,要求通商和传教自由。当时的“绍治帝”认为,通商可行,传教一事则有些犹豫,准备谈谈。然而警戒期间,法国军舰主动开炮进攻,击毁战船之后就开走了。

  越南上下对此大为不满。绍治总结说,“洋夷素怀狡诈,若爷苏(指天主教)之禁一弛,英咭唎闻之,亦将来弛鸦、、片之禁。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安能一一曲徇所求?且爷苏邪教,其害至于开边衅、启戎心;ya片迷//药,其害至于破产倾家、害人性命,此二者皆国大禁,朕将另降明谕,藏之国史,垂示后来,永远禁绝,以祛外患。”

  越南十分了解之前清朝遭遇的问题,法国的行为反而证实了原本的担忧。绍治原本对洋教比较温和,之后也转为厌恶和禁绝态度。不过西洋技术还是要学的,这时候有人提出中止外洋公务,被朝廷否决。哪怕冲突之后,阮朝派人前往海外的定期采购和学习,都没有停止。所以,越南官方认为这一阶段是闭关锁国,但实际上也不好说。

  到第四任“嗣德帝”时期,法国开始了全面入侵。南圻天主教徒纷纷响应法军,“多有乘势吓扰平民,又或结伙为洋守御及探报者”,法军得以在此立足。在北圻,法国传教士和军官也扶持当地天主教徒造反,使得阮朝首尾难顾,只能仓促接受议和。

  所以,这一时期越南的经验是,洋教就是不可信……这就很尴尬了。不过越南官方就是这么说的。

  而越南最推崇的,是阮朝之前那个西山阮。越南官方认为西山阮是农民起义出身,而且驱逐了清朝,所以非常值得赞扬。而且他是倒数第二个王朝,和阮朝打了不短时间,所以虽然内讧不断,统治很不稳,但也方便拿来对比。而越南民间,其实也是跟着官方走,结果就可想而知。

  另一个问题是,阮朝也是越南最兴盛的王朝之一,而且由于之前几百年的混乱,也可以说他就是越南最发达的统一王朝。在嘉隆、明命和之后的绍治年间,越南不断开疆拓土,完全消化占城,征服了真腊(现在柬埔寨)、哀牢(现在老挝),多次和泰国发生冲突,令越南稳定控制的疆域达到有史以来极盛。现在的越南都比当时小了不少。

  所以,在讨论领土问题的时候,越南又得马上转向。比如著名的“奠边府”,这个名字就是绍治时期才有的——看名字其实就能知道这地方是个什么性质。所以全盘否//定阮朝也不行,起码不能否认疆域,否则叙事就会出现问题。

  其中一些问题,和我们也密切相关。比如,嘉隆帝阮福映曾经派人前往西沙群岛,所以在试图和中国争夺岛礁的宣称时,越南官方又开始吹阮福映,肯定他对于维护越南对南海诸岛所谓主权的“贡献”,称:“一位尊贵的皇帝飘洋过海亲临黄沙群岛(越方对西沙群岛的称呼)庄严地行使主权,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当然,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很常见的。越共对于阮朝的评价,很多地方改个词,就是这边官方对清朝的评价。

  讲这么多阮朝的例子,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其实就是因为它是个很好的参考对象。这个朝廷很多方面和清朝非常像,我们观察他,能避免在看清朝时,可能出现的情绪性思维过度,或者“当局者迷”的问题。同时,阮朝在很多方面的举措,实际上也能告诉大家,我们对历史的一些假设,究竟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能看到很多事情背后的逻辑。

  阮朝最后的皇帝,是“保大帝”阮福晪。在日本临近战败时,保大显得很开明,拒绝配合日本人镇压越盟(越共的前身),表示“我不希望外国军队杀死我的人民。”日本战败后,保大宣布退位,把象征权力的国玺和宝剑交给了越盟代表,表示“愿为独立国之民,不作奴隶帝王”。

  越盟也投桃报李,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成立后,让保大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位公民,担任北越的“最高顾问”,后来成立临时联合政府,保大又当选越南国会代表。胡志明对保大十分尊重,为了让他不至于受不了,专门让手下都喊他“陛下”。还带着他到处考察,经常和他交流。最后保大也承认,退位才能摆脱法国人的控制,和人民一起建立新的越南,乐意与胡志明合作。

  然而,当法国人表示愿意支持君主制之后,保大果断趁机跑路,最后和法国签订条约,当了法国的傀儡。

  这一举动使得阮朝皇室人心尽失,不管是亲共还是反//共的越南人,都将其视为叛国。几年之后,吴庭艳举行投票,98%的南越人主张废黜保大的皇位,保大只能仓皇逃亡法国。

  把保大和溥仪对比,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

  阮朝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没有外族的问题。保大本人早年也显得很开放,不抵触各方面的新思想。胡志明和他谈的已经足够深入了,看起来也已经充分了解了实际情况。但当法国人向他许诺君主制时(哪怕明显是个傀儡),保大立刻抛弃自己的承诺和已有的地位,投靠了不止是国家的大敌、也是自己家族死仇的法国人——法国抓捕流放了至少三个阮朝皇帝,阮福明被流放到阿尔及利亚,阮福昭和阮福晃被流放到留尼汪岛,这还不算因为法国人介入和影响,死于政变的。日本人对清朝都没这么狠……

  (法国很擅长制造和利用宫廷阴谋,借此达成自己的目的。而清朝的几个主要敌人,英、俄、日等,在这方面表现的都不太行。当然这应该也和清朝官僚成熟程度,和政治稳定性远高于越南有关。)

  所以,这很大可能,就和民族、环境、是否接受新思想没什么关系。当国君的诱惑实在太大,干过一次的人,和他背后的团体,基本就不可能放弃。国君主动放弃君主制,甚至主动配合改革者,渐变式地退出君主制,都是不现实的——哪怕他知道哪个更好,都不现实。

  咱们这边,因为政治正确的问题,都是声称“成功改造了溥仪”。但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溥仪又有个机会,你猜他会不会因为接受过“改造教育”,就拒绝直接再跳反过去。反正我个人,可能是历史案例看的比较多,是不怎么信这个的。

  与其说改造了个人,不如说改造了大环境,让复辟失去可能,也让周围的国家失去了支持他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在分析历史的时候,最好要看关键要素所在。不过这个关键要素,并不是恒定的。哪怕对于同一个对象,在不同方面,不同问题上,关键要素也并非必须一致。

  比如清朝的几个例子,就表现的很典型。

  当今很多人喜欢强调清朝的异族要素,但不同的领域,异族要素的重要性并不是能一概而论的。

  在清朝的建立上,异族要素是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一点,在合法性章节讲过。为了保持君主制和君主支持者的利益,异族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在当时的环境下,很难继续维持“纯正”的君主制,和传统利益集团的好处。

  但异族要素对于工业化,就不是这样。实际上,当时的情况,别说满洲人当皇帝,就是换个法兰西人来当皇帝,也一样不行。但反过来说,最先、最成功工业化的英国,自己就是一个异族政权。所以我们只能总结,是不是异族统治,和工业化结果,应该是没关系的。

  而对于政权后期的维持,异族要素也是负面作用,但这个负面可能和大家广泛认知的不太一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