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义的实用性与政策的惯性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笔趣阁 >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 教义的实用性与政策的惯性
字体:      护眼 关灯

教义的实用性与政策的惯性

  现实支持与实用性危机:

  首先说明,我们这个系列,感兴趣的不是“女权主义”本身,而是这个概念得以传播和被广泛接受、运用的背景,以及现象背后的原理。这有助于我们对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律,有个直观的认识,因为这个例子实在太典型了。

  上文里我们提到了众多的“神学”性质的理念,在现代女权主义的话术里,这个是十分典型的现象。但如果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神学,那就要跳出神学本身,以客观现实为基础,而不是在预设的“信仰立场”里讨论,否则就变成教士辩经了。

  当然,这一点,国人是有优势的(比如之前说的中式“无神论”和欧式无神论),所以还好。

  上文我们讲了很多理论上的问题,现在就来看看现实。

  那么神学最大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呢?当然是如何获得现实力量的支持——没有这种支持,就变成教皇遇到法国国王、哈里发遇到突厥军阀那种情况了……

  现代女权主义的理论水平,比这俩显然都差得远,充其量算个新教的非主流教派。所以,得到现实力量的支持,就更加重要。否则,可能都难以自持。

  在美国,这个情况就很典型。

  美国上层支持现代女权主义并且把它作为“政治正确”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和共产主义抢占生态位,而且作为炮灰打手很廉价、好用。不但可以对付中下层,也可以用来对付上层的竞争对手。

  在一众女权主义事件里,就有不少这种经典操作。原理其实挺简单的。比如有个企业主,和另一个企业主竞争,放在过去,他们可以直接派出枪手去物理消灭对方,但后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大环境变化,大家就得“体面”一些了,不能这么直接了。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女权组织这类“秩序内”的团体。这个企业主可以让自己手下的女权主义者,去攻击对方的公司,就说他侵犯了女权,然后搞一些行为艺术,去打官司,总之让他没法正常运营和生产(按现在网络俗语,大概就是“打女拳”。当然人家那个规格高多了……)。

  等对方受不住了,就低价迫使他低价转让,这样就能把这家公司兼并掉,商战也就成功了。

  相比以往,这样做的代价和造成的内耗,要小得多。企业主不需要专门豢养昂贵的家丁打手,也不需要准备武器,只要联系一些组织头目,给点好处,雇佣她们行动就可以。

  这种组织甚至可以比中世纪的低端雇佣兵还便宜,近乎农民十字军——因为下层炮灰是“信仰”号召来的,几乎不要钱,甚至还能倒贴钱。

  而且,因为这些人也不是亲信家丁,即使“战斗”中出现损耗,也完全不心疼。折损些这种炮灰垃圾兵,并不会损害美国上层的整体实力。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打手了。

  这样一来,女权主义者得到了实践和展示的机会,得到了上层的支持与合法性的背书,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企业主也获得了更好的工具,用很低的成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就实现了双赢。

  但这个状况其实不太稳定,因为它有一些很要命的问题。

  我们说一个比较黑色幽默的例子:之前国内有涉黄案件,警察抓了不少“女主播”,结果发现很多都是男性伪装的。这种案子还不止一起。

  为什么近些年会抓出来这么多“男性女主播”?因为这种生意一样需要效率,考虑成本。而伪装技术足够用的情况下,男性比女性效率更高,性价比更高。

  这就是那个要命的问题了——哪怕在“色qing女主播”这个行业,女人都拼不过男人……

  美国上层显然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人家明显很擅长计算成本和效率。

  女人“打女拳”的效率还是不够高,成本还是不够低。那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让男人也去“打拳”,用和女人一模一样的套路。

  男人可以打女拳么?当然可以,强行把男人定性为女人就行了;

  主流女性去当炮灰,来源还是不够广泛,所以成本还是不够低。那怎么办呢?

  答案是让更边缘的人群当炮灰。因为更边缘意味着更容易掌控,要的钱也更少——比如lgbt人群和外来移民什么的;

  现代女权组织搞事的理论依据,是男性比女性强大。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女性居于弱势,所以男性应该给女性补偿。那如果“第二性”也不够用呢?

  答案是,还可以创造出比女性更弱势的“第三性”、“第四性”乃至第几十个性。同样按照这个“我弱我有理”逻辑,就能获得比女性更强大的理论依据,和更高的优先级了。

  ——到这里,大家应该就能看出来了。这就是现在的“多元化”和“lgbt”这套思路。

  虽然不再叫女权主义,但这些组织和流派全盘继承了女权主义的优势,而且进一步发展。它们理论优先级更高,基础更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作为更加质优价廉的炮灰,显然也更容易受到欧美上层的青睐。

  目前来看,女权主义和lgbt这些,一直颇有矛盾(可以看《哈利波特》作者那个事,非常典型)。因为后者明显就是被扶持起来,作为女权的升级和替代品使用的——这就真要命了。

  对女权主义来说,男性只是自己索取的对象而已,但lgbt、多元文化之类,是自己的取代者。双方生态位重叠了,这矛盾可比男女什么的大多了,肯定要干起来的……

  至于结果,我觉得不会有太大悬念。

  在欧美现在这个结构里,女权主义明显打不过已经是升级版的对手。最后可能还剩下一些“保留地”,但毫无疑问会丧失“弱势群体”的代表地位。哪怕发生冲突,面对lgbt,非法移民之类,女权主义也没有什么还手能力。

  甚至,女权主义本身,都会出现问题。

  比如在面对“多元化”的一部分——欧美支持的保守乃至极端伊斯兰教的时候,女权主义就相当无力。主流女权只能扭曲自己的理论,强行迎合,导致本来就脆弱的理论出现更大分裂。这就是被更新版本的竞争对手,给打崩了。

  虽然表现形式是个教义,但这些外来支持,其实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态度。当然,“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之后最大的危机,也恰恰是实用主义带来的。现在稍微关心时事的人应该都能看出,时代正在变化,经济形势也在变化。消费也好消费主义也好,到底还能支撑多久,恐怕不太好说。保守派回潮也好,lgbt挤压也好,今后估计也好加剧的。

  实用主义危机会不会延续,会不会扩大,会不会对女权主义和它的衍生物造成更致命的打击……我觉得大家心里应该也有数,反正继续看就行。

  政策惯性与“百万漕工”:

  上面说的那些,是欧美(尤其是美国)的逻辑,在中国,情况有不小的差别。

  中国的现代女权引进之后,理论问题我们上面已经说了很多了。而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是,它的组织缺乏上一段所说的实用性。

  现代女权主义本身,对于消费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女权组织和信徒,更直接的那些作用,在中国这边用不出来。

  中国和美国的政权组织方式差距太大,上层之间的斗争并不需要这种街头炮灰,反而是个副作用。而对于民间来说,女权组织的战斗力、纪律性又太差。

  美国那边,大家的“基础组织度”太低,女权组织还是有点价值的。在这边,这点组织性就不够用了。稍微有点组织的目标,都惹不过,只能欺负一些没组织的弱势个体。

  但问题是,这些人身上是没多少油水的。

  商业组织和普通的个人,财富的规模差别非常悬殊,运转的成本也非常悬殊。普通人身上油水太少,靠一个一个打击普通人来养活整个组织,属于异想天开。

  而且,打击普通人的时候,官liao机构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运气不好,还容易搞za或者失控,而失控之后,又得决策层的官吏动用权力,来收拾乱局。但权力的这种运用,也不是无偿的,因为政治资源也是资源,是一种消耗品……

  这整体产出的效益,甚至是负的。

  上文指出过,消费为中心和经济数据作为官吏考核标准,对于女权主义的推动作用。而对于官吏来说,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影响,那就是“传统”。对于执行层官吏,这个方面甚至可能更为重要。

  一个政权在开国时,定下的基调如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整个政权的命运。因为这种“习惯”形成之后,就会形成依托于它的利益关系和权力网络,之后的任何改动,都会对整佌个群体造成冲击,再要加以改变,就比较困难了。

  在这个话题上也是如此。

  大部分人并没有研究过现代女权理论,也不感兴趣。很多人一边认为男性应该照顾女性,一边认为男性女性是平等的。这俩在女权主义理论里,是会相互矛盾的,但在普通人意识里,并没有冲突。

  他们相信这些,不是因为进行过理论推导和分析,而是从小就这么“被告诉”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把它们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除非遇到特别有冲击性的事件,很少有人会去质疑乃至否定它。或者说,质疑它的人才需要“进行解释”,付出额外的成本。

  这就是我们说的传统和习惯的力量。

  而这个习惯,是tg自己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同步建立起来的,所以也就成了这个国家“祖宗之法”的一部分。而且,当年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比如妇联这类),来维持和执行当年的女权主义思路。

  而一个机构一旦建立,它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持部门的权力和延续。

  而对于官liao机构来说,最大的需求就是“做事”——如果没有事情可做,那权力就成了空文。没有了实际的权力,部门利益也就得不到任何保障了。

  刚建立这个机构的时候,主流的女权主义,是“人类解放”式的。而女权主义的主流发生变化,现代女权嗓门最大之后,这个对位女权的机构依然还在。

  官liao机构的本能,会推动它不断实践“女权主义”,而且行动越多越好——因为做的越多,插手的范围越广,权力才越大。(当然,也免不了会出现范围重叠,导致两个机构发生摩擦的情况。这种就是非常老套的部门矛盾了)

  老一套的女权主义现在式微了,而且干起来很辛苦,都是些需要深入基层,却默默无闻的工作。相反,现代女权主义嗓门大、宣传手法多、能和洋人对接、有丰富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而且,碰瓷能力也够强,到处都能伸手。所以,接纳后者,也是个必然的事情。

  而且,由于我们之前说过的“九头蛇”结构,它只要得到其中一个“头”的支持,就算进入了国家的庇护。

  这个结构,导致本朝在实践中,是相当宽仁的。只要不违反非常宽松的基本共识(比如发展经济),整个国家机构就都不会出来明面反对。

  现代女权给官府内的对应组织,提供了彰显权力和扩大权力的机会,官府就会给她们提供保护和支持。

  现实中,现代女权显得“统战价值”特别高,其实这个是正常现象。因为本朝这个结构,就决定了获得统战价值的门槛很低。

  “九头蛇”的每个头都能批发统战价值。为了维持共识和各个“头”的同盟,一个“头”承认的,其他“头”也基本都互相承认。而因为官liao组织的特性和政策惯性的力量,一旦批发出去之后,想褫夺回来,就得触动很多利益,费很大力气。

  历史上,这类现象也屡见不鲜。换个更出名的词,叫“百万漕工”。

  我们之前说,现代女权在国内,并没有完成理论本土化,也不像欧美那样,值得被上层利用,建立了利益往来。那这个思潮是如何立足的?为何得到了支持和保护?我想,关键点就在这里。

  实际上,借助tg推行的政治正确和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就足以让它获得安全的生存空间了。而和部门利益挂钩之后,就基本上不会受到阻碍。最后,借助外来力量和本土利益,就可以形成一个有国外资金和支持、有国内官方机构对接、跨政界学界和民间的大型利益团体。

  这种形势确立之后,有没有理论就无所谓了,巨大的惯性足以把它推动下去。也不是说不需要合法性,而是这个合法性,现在转由朝廷提供了。

  这样一来,拼图的各块,也就凑齐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