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圣王之门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笔趣阁 >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圣王之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八十一章 圣王之门

  钱程认为,这个理论到底能不能适用于这个世界,并不能确定,但可以借用,来解释汉朝合法性的由来和传递,进而分析祭祀权的归属问题。

  比如,本源的由来,在天命问题里就并不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天命从何而来,又授予了谁。

  为了想通这个问题,他除了和教会修士们讨论,又通过伊兰瑞尔请来了好几个有名望的学者。还有没捋清的地方,又通过白芷查找涂山的第一纪资料,请她和三浦、高仲等人整理校对。

  最后,钱程提出,先儒的解释虽然方向正确,但都不够清晰。天命是天的意志,但这个意志,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而不是个体的意志。

  古人说,天通过民众来看,通过民众来听。这里并不是说天自己没有感知能力,而是说天本来就是民众意志的集合体。天下人的集体所见,就是天之所见;集体所听,就是天之所听。

  这样直接说起来,可能比较怪:每个人的看法,多少都有差别,而且并不见得就是正确的,为什么天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就能得到最合乎大道的结果,进而警示帝王?这个其实通过“本源”理论就容易理解了。

  世间一切,背后都有大道——或者,也可以叫它“太一”,叫它“源”。参考老子的说法,这东西本来就无法命名,只是强行起了个大道的名字,所以,叫什么并不特别重要,在不同文化里有不同的表述也很正常。

  如果天下的统治,完全合乎大道,那就是真正的善政,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大同”。大同的善,是直接由大道流溢而出的,因此作为大道在组织方面的体现,大同也是至善的。

  天下的一个个民众,作为独立的个体,也出于大道。但限于如今的条件,做不到让每个人都能接近大道,达到圣人的水平。所以,单个人的所见所闻未必就能代表全貌,他的观点也未必就正确,众多人之所见,可能一点共同性都没有。

  但因为人与大道的关联关系,所以,每个人所见所闻之中,其实都有大道的点点滴滴。天下万众之所见,结合起来,就像四散的水滴又汇聚回泉眼。如此,就能够回归“源头”,接近大道。

  所以,天通过万民所见所闻的,必然是合乎大道的,国君当然需要遵循。

  同样,这也可以解释性善论与性恶论的问题。

  人,是大道流溢的产物,所以必然有善的一部分。就像之前和白芷等人讨论的那样,这部分可以叫做人的人性,源自人的社会属性。原理也和上面所述一样,社会属性会自发地聚集,趋向于“源”,所以,这部分特性,就是善的。

  相反,人的恶,源于他来自物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人的兽性,远离“源头”。它与善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人类。

  所以,人天生的善恶不是单纯的本人性善性恶,而是与大道远近的善恶。同样,因为大道既存在于人自身,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也存在于外界,存在于万物之中。所以,向内发掘还是向外求索,也是没有区别的。

  另外,西洲哲学中,有位格的概念。按照他们的理解,位格大概就是对于智慧生物本质的一种界定,是他生命的核心,正常的智慧生物,有且只有一个位格。借此,西洲学者们可以构筑出一个神性的体系来。

  钱程认为,按照这个系统,人和天,应该是同一位格的。双方都是大道外溢的产物,而且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因为人与天在位格上是一样的,所以,人在神性上,天然是接近天的。

  越近乎大道,人与天就越接近。当二者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因为双方的位格一致,可以形成共融的现象。这种位格上的融合与精神的贯通,就是“天人合一”。

  这个结论,让一些汉朝学者感觉太夸张,因为这等于承认了天下所有人在神性上是平等的,而且都提升到了天这个级别。那么,如何按照礼,区分高低贵贱?承认这个结论,等于否认了人存在贵贱的理论基础。一些儒生认为,不管是否合理,这个说法无疑会破坏已经开始混乱了的社会秩序,所以不能接受。

  还有些人则指出,就算真的推导出这个结论,也不能说的如此直白,因为肯定会受到皇帝和豪贵们的攻击,不利于观点的传播。

  钱程提醒说,这已经是最合适的解释了。

  按照最基本的理论,人如果通过教化,抛弃兽性,那么就能回归于大道,乃至成为“圣人”。如果引入贵贱区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位格是在变化的。不承认位格可以变化,显然不可能,因为和现实就对应不上,完全无法解释历史现象了。在中原,这种脱离实际的叙述模式是不可能长久被人接受的。

  但承认位格变化,问题更大。如上面所说,儒家体系内不能不承认随着学习、修身,对自身位格的提升,但这样反而会导致更危险的情况。

  比如某天你作为博士,去觐见皇帝,皇帝问你最近研习的如何,你高兴地说:“虽然陛下天生位格高,但微臣精于经学,位格升的贼快,已经直奔着陛下去了!”你猜皇帝会干什么。

  所以,强行进行区分,其实才是增加矛盾和危险,还不如直接设定成人类都一样,只是因为个人情况不同,有量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区分。

  实际上,哪怕在等级更加森严、上升渠道更窄的西洲各国,教会也非常坚定地认为人与人位格等同,只是坚持大家低于神而已。

  大家都觉得,这确实很有道理,于是也就不再反对了。

  钱程则提出,为了向西洲传播方便,应该进一步进行梳理和总结。

  比如,天人合一,不止是人和天的相通,也是与天地万物的相通。应该叫做“万位一体”,形容这种与大道融会贯通的境界。

  这样一来,也能回过头解释天命的问题。

  可以确定,天的本源和民的本源,实际上是同一个。天意其实就是民意的提取和升华,是更加本质的、集体性的民意。在合法性的授予过程中,人群即为“大源”,天命也是来自这里。

  但这样,就又有一个问题,如何识别和解读天意。

  因为,虽然天意是由民意组成,但天意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民众的欲求之和。就像一堆砖石随便丢在一起,并不能直接叫做房子一样,天意也并不是把各个人的意志简单加起来,就能得到的。

  个人意志中接近大道、趋向于善的一部分,被提炼出来,这也就是归属于“源”的那部分。所有人的意志中的“源”经过提炼与融合,才能叫做天的意志。这个过程中,意志本身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

  由于天下人的数量极其庞大,所以,虽然民众们个人意志中的核心都还在,位格也没有改变,但这个集体意志,与一开始那些个人的意志相比,已经显然不是同一种形式了。最明显的判定标准,就是它的“本源”纯度极大提升了。

  而正如老子所言,大道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东西。随着接近大道,趋近更纯粹的本源,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远离俗人,而接近于道。常人理解它的难度,当然也就随之提高了。

  结果就是,天并不会像人一样说话。

  ——民众有什么需求,会直接用人的语言说出来。天意作为集体性的、更高级的民意,也会体现,但就不是用“人话”来说的了。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姑且命名它为“天言”。

  在董先生的天人感应理论中,他提出了一些祥瑞、灾异的例子,和对应的解读方式。钱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认为这些现象,就是“天言”的一种。而解读方式,就是试图把它转化为人可以理解的语言。

  谁能解读这些“本源”纯度很高的天言呢?最简单直白的想法,当然是纯度很高的人。

  比如,古代的圣王,就是这种接近大道、本源纯度很高的人。他们的言行都合乎道,能够指引大家走向大同。所以,对他们来说,解读天言就不是很难的事情。

  西洲人有一个“门”的概念,来解释这种人的存在。“门”的特性,是区分内外,同时沟通两侧。圣王正是这样的存在。他们一方面非常接近天道,另一方面又有人的身份。因此,普通人可以通过圣王的帮助,来一窥“门”内更纯粹的世界本质。

  另一方面,门也可以由内而外。门内的本源会由此流溢而出。圣王制定礼制,设置法令,还留下了事迹和言论、诏令,让后人学习参考。这些产物里充满了流溢的本源,因此也能帮助人们认知大道,接触更趋于至善的知识。

  但问题是,现在已经没有圣王了。

  真正的圣王,最近的也是文武周公那个时代了。再往后,只有孔子拥有圣王的素质,但他并没有圣王的地位,所以汉朝学者称其为“素王”。但就算把孔子也加进去,圣王也在几百年前就消失了。

  因此,现在需要一个新的方法,作为替代,暂时补上圣王的空缺,进行解释的工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