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弹甲之争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笔趣阁 > 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 第一百四十章弹甲之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四十章弹甲之争

  搞定了最关键问题,后面的议程就显得轻松多了,在海军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位好事者半开玩笑地问海伦娜:“美丽的塞克特小姐,能冒昧地问一下吗?我们发现迄今为止,你所帮助策划的那些舰船最终目标都是要装六门主炮。能和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哦?还有这样的事?”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海伦娜愣了一秒钟。她赶紧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自己之前参与策划的舰船,惊奇地发现好像还真有这么一回事。这些年她所策划的船不是六门主炮就是准备换装六门主炮:不信你看:

  她最早参与策划的“埃姆登”轻巡洋舰装备六门155毫米主炮;此后的“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现虽然目前装备的还是九门155毫米主炮,但今后是有换装六门*********;接下来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装备的又是六门283毫米主炮;而今天所确定的新舰方案虽然先期会装备九门*********,但最终也是准备换成六门420毫米舰炮的……

  不过这个问题是难不倒海伦娜的,她略微思索后说道:“我想这是在条约的重重限制下,设计上的一种殊途同归吧,如果在火力上不能兼顾火力密度和单发威力,那么单发威力的优先级必然高于火力密度,毕竟那个靠速射炮近距离洗甲板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现代海上炮战中攻速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比不上给对手的核心舱来一记暴击了。”

  海伦娜之所以如此重视主炮的单发威力,甚至不惜为此减少舰炮的搭载数量是有原因的。自从一战结束之后,战舰的主流防护防护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战后各国新建造的战列舰上,“重点防护”已经开始取代“全面防护”成为了新一代战列舰防护的主流形式。下面我们必须先来说一说什么是“全面防护”,什么又是“重点防护”,因为这一次的概念理解不能完全靠望文生义。

  “全面防护”是一种*********模式,在英文中写做:al,其英文原意是“渐进的”或者“递增的”。所以说军迷们常说的“全面防护”如果翻译成“渐进防护”,可能更符合它的英文本意。这种防护模式是指:根据舰体的不同区域重要性的不同,敷设厚度不的装甲带。

  一般来说,由于舰体中部水线附近对全舰防护最为重要,所以这一区域的装甲带是全舰的主装甲带,其厚度也是最大的。但战舰其他重要性稍次区域,也会布置稍薄于主装甲的装甲带,比如说:舰艏和舰艉的水线附近一般会有艏艉水线装甲带、主装甲带的上部一般会有上部装甲带、主装甲带的下部可能会有下部装甲带、副炮炮廓可能还会布置炮廓装甲带……

  下面就让我们以英国*********——“胡德”号为例子,来窥探一下采用典型的“全面防护”的战舰的装甲基本布置形式。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中部水线附近的主装甲厚度为305毫米,这也是全舰舷侧最为厚实的地方。主装甲带的下方是*********,而主装甲带的上方,则是厚度削弱到*********,上装甲带再往上还有*********。位于主装甲带前后两端的战舰艏艉的水线附近,还延伸出*********线装甲带,保护着这一区域的储备浮力。

  不得不说,在一战的背景之下,这种防护模式比较有用的。由于当时各国使用的穿甲弹基本上都是相对落后的软被帽穿甲弹,所以穿透力并十分不理想。

  在一战时期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上的那款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381毫米舰炮,实际最高也只击穿过德舰上的*********。德舰所使用的*********,更是连9英寸(229毫米)以上的垂直装甲都没击穿过。

  另外,这场战争中频繁发生的引信早炸和弹体强度不足等问题(英国人的炮弹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更是让双方命中对手的大口径炮弹屡屡被*********等厚度装甲所挡住。从这一点来看,就当时的的背景而言,给战舰的次要区域布置厚度略薄于主装甲的辅助装甲带,确实对减轻战舰所受的伤害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更先进的硬被帽穿甲弹已经开始在各国海军中普及起来,这一技术革命让穿甲弹的穿透力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我们还是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上的那款*********,这款舰炮在使用了硬被帽穿甲弹之后,在实测中竟然能在******************!

  装上了足以击碎装甲表面硬化层的被帽,再配合更加坚固的弹体和经过改进的引信,穿甲弹的实力和日德兰海战时期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穿甲弹性能的提升如此显著,作为硬币另一面的装甲防护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它必须直面新式穿甲弹带来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原来大量设置的中等厚度的装甲带,现在变得完全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原来完全可以应付软被帽穿甲弹的核心舱变得不再安全。也就是说,在硬被帽穿甲弹这柄更加锐利的“矛”面前,老式战列舰以“全面防护”为指导思想构筑的“盾”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种全新的防护模式很快就在新式穿甲弹的压力下流行起来,这就是所谓的“重点防护”。

  “重点防护”在英文中写做:Allor,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拥有一切或者一无所有。现代意义上的“重点防护”模式首次应用是在*********“内华达”级战列舰上,不过在当时,这还是一种比较小众的防护模式。使用这种防护模式的战舰,取消了全部或者大部分中等厚度的辅助装甲带,整艘战舰上要么就是敷设了厚重装甲的核心区域(主要是动力舱和弹药库),要么就是完全裸奔的无装甲区域。

  “重点防护”的思维逻辑是:反正现在中等厚度的装甲也挡不住对手的新式穿甲弹,还不如把宝全部押在战舰的核心区域,只要弹药库和动力舱不出问题,战舰在储备浮力耗尽之前就还能打能跑,那些重要性一般的区域就直接扔给对手的炮灰蹂躏吧,运气好还能打出个过穿呢(炮弹直接穿过无装甲的舰体而没爆炸)!

  随着“重点防护”理念的盛行,各国战舰的核心舱防护强度都大大提升了,弹甲之争再一次达成了相对的平衡。当然这也是海伦娜宁可削减舰炮数量,也要提高舰炮威力的原因,六门炮已经可以满足校射的最低要求,在满足这一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只有能够确保击穿对手的核心舱才能给使用“重点防护”的敌人以致命的伤害!

  上个位面中,“沙恩霍斯特”号与英国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的最后一战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沙恩霍斯特”号虽然在战斗中屡次击中对手,但一次都没有打穿对手的核心舱,而“沙恩霍斯特”号自己却因动力舱被对手击穿而导致减速,最终被围歼沉没。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沙恩霍斯特”装备的是六门*********毫米舰炮,英国人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还能以如此轻松的姿态追击吗?恐怕在追还是不追的问题上都要犹豫一下,毕竟追的话一个不小心就被反杀了。

  所以在海伦娜眼里,在因为种种限制而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与其要攻速,不如要暴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