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回 激情燃烧_在战火中崛起
笔趣阁 > 在战火中崛起 > 第31回 激情燃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回 激情燃烧

  好汉吃饭狼吞虎咽,于彪风卷残云的把一盒饭和一盒菜送进了肚里,之后在旁边的一个山泉边把自己的饭盒刷洗干净,又用尼龙应急取水袋装了些水,准备给关玉衡和李香甫这两位客人洗碗用。

  当于彪准备把自己这套单兵野战炊具重新装到炊具包里时,洗完碗的关玉衡对这套包括大小两个饭盒。一个折叠固体燃料炉、一把多功能刀叉、一个塑料调料盒和一个尼龙应急取水袋外加一个能把这些都装进去的单兵野战炊具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一件一件仔细的看完之后,又把这些一件件的装进了炊具包,用手掂了掂,还给了于彪说:“你的这套餐具重量轻,功能全,携带方便,在战场上使用真是太方便了。”

  “这些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都会陆续的装备我们部队的”。于彪随嘴就画了一张大饼。

  关玉衡笑了笑,他看了看于彪时刻不离身的03式自动步枪,再也抑制不住他的好奇心,很直率的说:“咱们来时,你们的陈勇久副团长,告诉咱说,你们4个人在大东边门航空处北门外全歼日军一个中队,还击毁两辆日本人的战车,就是使用你身上背的这种既能当枪又能当炮的家伙。于贤弟,恕我冒昧,你能不能让咱看看你的这支枪呢?”

  “啊,这没问题!”于彪随手摘下了背在身后没装弹匣的03式自动步枪,递给了关玉衡,然后转身进了连部的帐篷内,在自己的背囊中取出了lg1-i型35毫米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他知道东北军这些高级军官,唯武器轮思想很严重。他要展示一些自己的装备,给这些东北军的高级军官一点信心,让心服口服,跟着他们一起抗日。

  关玉衡接过这支精美新颖的自动步枪,他掂量一下重量,很轻,估计不超过7斤,要比汉阳造和德国毛瑟步枪轻很多也短很多,枪的左、右护板,握把及枪托强度很高,但不知道是啥材料制作的。为了减轻枪的总体重量,枪托中间是镂空的,很象英文字母p,前方嵌有铰链座,用于同枪身连接,枪托可展开和折叠。他按了一下枪托上的按钮展开了枪托,把枪托倚在肩窝里,做了一个瞄准姿势,感觉很舒适;他合上了枪托,掉过来看了看枪口的口径,枪口的口径很小,好象比日本人三八式步枪的口径还小。

  整支枪的设计的十分巧妙,但他还是无法搞清,这种武器究竟有多强大?更没有看到它如何可以当炮使?

  从帐篷中回来的于彪好象看出了他的疑问,说:“这枪可发射枪榴弹。发射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枪榴弹的尾管直接插入枪口装置和刺刀座外圆上,到位后,打开枪榴弹上的简易瞄准装置,即可进行发射就行了。由于我没有携带这种枪榴弹所以没有办法给你演示。”

  接着他从关玉衡手中拿回了自己的枪,把手里的35毫米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十分麻利的装在了枪的前面,说:“还有一种方式发射枪榴弹,就向这样挂上这种榴弹发射器,这主要是用于打击400米内隐蔽或暴露的敌人有生目标、重要通信指挥设施及轻型装甲车辆的。昨天在东塔机场北门曹团长就是用这种武器击毁两辆日本人坦克的。”

  说着又把装有榴弹发射器的自动步枪重新递给了关玉衡,并告诉他如何用榴弹发射器上的准星和标尺进行瞄准,如何发射。

  看着关玉衡爱不释手的样子,于彪说:“这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易维修的武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步兵面杀伤能力和反装甲能力,特别适合于城市巷战和山地丛林作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步榴合一武器。这些武器,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还优先装备到我们一线的主力部队连一级作战单位。”

  关玉衡和李香甫被于彪的和番话说的目瞪口呆,他们惊呼道:“这是真的吗!?你说的不久的将来是多久?”

  “很快!最迟不会超过一年”于彪坚定的回答道。

  这一点于彪还真不是忽悠,步枪一线作战的战士几乎人人手里一支,能不能装备部队,主要是看能不能大批量的生产出来枪榴弹。枪榴弹由引信、战斗部、弹尾及表尺4部分组成。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只要在球形或柱形预制破片结构中装上炸药,配上瞬发引信或跳炸引信,就可以制成杀伤枪榴弹;在铝制弹壳空心装上炸药,配上机械引信或压电瞬发引信就可以制成反装甲枪榴弹。历史上,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军工专家吴运择就在极其简陋的小作坊中造出中国第一颗枪榴弹,并少量的装备过部队用于实战之中。当然要想大批量的装备部队,象八路军那种简陋的小作坊肯定不行,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于彪坚信只要能顺利的夺回沈阳,利用沈阳兵工厂现有的设备马上就可以对于这类武器进行生产。

  李香甫也接过了03式自动步枪仔仔细细的看了一番,他兴奋过后,很快情绪就黯淡下来,说:“咱们东北军没有这种装备该怎么对付日本人的战车呢?这些装备可以卖给东北军一些吗?”

  于彪有些不屑一顾的说:“武器只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对付装甲的办法有的是,尤其象打目前日本这些破铁盒子,更是容易的很。炸药包,地雷,集束手榴弹都可以。但前提条件是得敢打,象你们东北军这样连和日本人照个面的勇气都没有,谁还能有什么办法?再好的武器在那些只知逃跑的东北军手中又能起什么作用呢?这些武器装备给他们还不如不给,免得他们再拱手送给日本人,让日本人拿这些武器来攻打我们,用来屠杀中国人民。”

  于彪的这席话,给关玉衡、李香甫说的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看起来这些人对于东北军真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关玉衡还有些不服气的欲言又止:“咱们东北军真的就那么完蛋吗?要说打日本咱也不含糊。只是上面有令..”

  于彪毫不客气的说:“不是真的就那么完蛋!那是相当的完蛋。咱知道你打日本不含糊,但你不东北军的全部,你代表不了东北军。我也知道你们上面有令,不准你们抵抗。但一个这样的上面你们还跟着他们混个什么劲呢?难得就为了混口饭吗!所以我鄙视这些人。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自己家园受到别人侵略时,但凡有一点良知,有一点勇气的中国人都会选择战斗!更不要是是军人了。你们看看,同样是发生在9。18当晚上的事,我们4个人就消灭日军一个中队。在看看北大营第7旅3个团10000多人被日军一个守备中队吓的望风而逃,还被日军杀死好几百人..

  “你这样看不上东北军,可是咱看到,在你们这里绝大部分不也是东北军的官兵吗?”李香甫打断了于彪的话,反驳道。

  于彪看了看正在忙于搭建营房的特种兵教导队的官兵说:“他们以前是东北军,但现在不是了。他们是这个时代中华民族的精英,是真正的军人!是敢于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和我们一起战斗真正战士。现在他们已经脱离了东北军是中国人民军的战士。

  “换个名,那又有啥不同呢?”李香甫不以为然的说了一声。

  于彪十分肯定的说:“不一样,肯定不一样!很快你们就会看到有啥不同的地方。”

  经过二天的营区建设,所以的特种兵教导队官兵都住进了,新营房。他们全新的战斗生活开始了。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在那片豆地中央平整出来的操场上,特种兵教导队队长张文正身着迷彩作训服,脚踏战靴,十分威严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100多名全副武装的特种兵教导队官兵,大声的说:弟兄们,你们是从1000余名官兵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特战队员。是中国人民军第一支特种部队,是我们人民军特种部队的种子。为了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从今天起我们要进行最为严格的,体能,狙击,山地攀登,排雷布雷,野外生存,军事地形学,战场伪装,审问与反审问,擒拿格斗等多项特殊的战术训练。在这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想适舒服就别当特种兵,就别想当种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们特种兵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现在有怕苦,怕死的站出来,没人说你是狗熊。但想在这儿混那是混不下去的,别占着茅坑不拉屎,耽误别人。我会把你们送到团里重新安排适合你们的工作。”

  他看了看表说。“我现在给你们5分钟时间考虑。”

  张文正的目光在每个战士的脸上,停留2。3秒钟观察着..5分钟过去了,没有人站出来。他收回了目光说:“既然没有人站出来,说明大家都有不怕苦,不怕死的决心和勇气。好,我们现在就开始五公里重装体能训练,之后再吃早饭。”

  在第一营地呆了半个月得关玉衡和李香甫看到,这些训练是极其艰苦的,特种兵教导队每个官兵不光每天早上都要进行五公里重装体能训练,而且还要在10多米的悬崖,上下爬30个来回;在30米铁丝网来回穿越30趟;30斤重物要上下举100次。还要做250个俯卧撑。而且不管风下雨都要在枪口上用绳子吊着一块石头,平举着步枪,一动不动举1个小时,然后进行每次3发,共3次共计9发子弹的实弹射击训练。在训练中,把每次成绩优秀,而且稳定的官兵集中起来,在加上另外一种特别的专业训练..

  而且把许多训练安排在夜间进行,训练夜间行动,隐蔽接敌,出其不意的对敌方突然发动进攻。他们的战术也很特别,主张机动进攻、尖刀突破、穿插分割、中心开花的战术:随机应变的攻击和灵活机动防御。他们对于进攻和防御都有一整套办法,总起来为六条战术原则,为“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猛战术,四组一队,三三制,三种情况三种打法”。要求打歼灭战,用他们的话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身经百战的关玉衡和李香甫都深深的感觉到:这种战术原则的制度,通俗易懂,行之有效,非常人所为。

  这些训练是很系统、很细致的,一些技能型训练和战术配合,往往都是通过队长张文正和指导员于彪现场示范,队员在一旁观摩开始进行的,或组织战士示范,他们在一边现场点评。这样战士们上手很快,进步也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俩发现特战连大多数战士虽然都瘦了,但精气神悄然的发生了变化。强悍了很多,行为有些诡秘。他们走路习惯于后脚跟着地,脚步很轻,有时走到你的身边会把你吓一跳。真有那么一种来无影,去无踪,如闪电,似清风的感觉。他们说话的声音也变的很轻,很多时候的交流是通过一种他们懂的手势进行。

  但这些训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坚持的下来的,不断的有人被淘汰下了,但又有更多的人补充进去。现在特种兵教导队已经从他们刚来时的3个排,变成了6个排,人员达300多名。

  其中3个是学员排,150名学员,训练内容和原来的3个排是一样的,通过训练,把一些训练中表现优秀的学员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担当作战任务的3个排中去,一方面补充淘汰下来的官兵,另一方面不断的强化原来那3个排的力量。

  这里的文化生活和东北军完全不一样,丰富多彩的,每天在吃饭前短暂的时间里,通过叫一种叫音箱的“小盒子”象说书一样,每顿饭前讲述一段,至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所受的耻辱和在西方列强所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中所蒙受的损失,特别强调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所造成的灾难和损失。这些“小故事”,强烈的刺激着每个官兵的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心。无不激起广大官兵极大强烈的民族义愤,悄然之中在这里的每个战士心中埋下了对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埋下了对日本帝国主义仇恨的种子。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此生一种不报此仇誓不休决心。

  而且在每次吃饭时,也会通过这几个“小盒子”播放一些抗日的歌曲和人民军第一步兵团的团歌,这些节奏感强,很容易上口的歌曲深受广大官兵们喜爱,很快的在官兵心中引起了共鸣,被他们所接受,所传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英勇的人民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我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已经成了这里的每个官兵的一种强烈的渴望。

  在这激情燃烧的氛围内,关玉衡和李香甫他们自己也深受感染,也会在不自觉中哼唱着:“军中之军钢中之钢我们是中华的铁血儿郎。尖刀拔出鞘,子弹压上膛,只等着冲锋号角吹响。训练中我们特别能吃苦,战场上我们特别能打仗。破敌攻坚势不可挡、我们步一团所向披靡永向前方!永向前方!”

  他们和所有特种兵教导队的官兵一样,最感兴趣的是晚饭后,轮回到食堂里看,通过一个被称作投影机的小东西,投射到一个白床单上放映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董存瑞》,以及一些特种兵和海军陆战队训练的教学片,还有《余钱烈士追悼会》的记录片。

  这些“电影”的主人公都成了这里官兵们的偶像。训练教学片也成了自己模仿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有着一些官兵们自己的镜头的《余钱烈士追悼会》的记录片,对他们的促动更大。向余钱烈士学习,正当战斗英雄,已经在这里蔚然成风。他们的认识似乎很简单,打日本就是英雄,就是牺牲在战场上也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而且死后家里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抚恤金,还可以上“电影”让大家仰慕。真可谓是一件名利双收,光宗耀祖,流传千古的事。

  关玉衡和李香甫更是大为所动,这支部队火热的生活,让他们深深的感动,这是一种全新的兵营生活,全新的训练方法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严格的纪律,良好的伙食,官兵一致,民主讨论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人都积极向上,争当英雄,争取加入人民党,这些昔日的东北军官兵,在这里短短的10多天,正在悄然的发生着质变,他们已经开始找到了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不再怕死,他们现在把战死在抗日的疆场上看做是英雄的壮举,是为国尽忠,为民尽孝。是一名军人无上的荣耀。

  关玉衡、李香甫两个人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留在这里成为人民军第一步兵团的一名战士,做一名真正的军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